科学新风润乡村 石榴籽科普服务铸同心

稿件来源:宁夏科协 发布时间: 2025-09-25

  今年以来,自治区科协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推进“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以“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为抓手,将科普工作与促进民族团结深度结合,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精准服务,打造“科普铸同心”品牌,推动乡村科普提质增效,以科普之力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精准培训赋能,农技服务直达田间棚圈

图片1.png

  一是靶向筛选需求,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聚焦各乡村农业特色与产业需求,宁夏科普工作队、宁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市县科协整合区内农技专家资源及“三长”,组建起一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他们深入产业基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养殖棚圈开展实地指导。针对不同行政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提供包括良种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养殖方面高效育肥、分阶段营养调控、饲料配制、人畜共患病布病等在内的定制化技术方案,真正做到农技服务“精准滴灌”。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23场次,现场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328个,惠及种植、养殖户5587人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使乡村群众切实感受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种养殖和增收致富,让乡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激发“同心跟党走 共同谋发展”的信心。

  二是专家领衔授课,内容紧扣农时农事。自治区科协积极整合区内外及县级行业专家资源,精心组建以“农时+需求”为导向的科普服务团队,分阶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春耕时节,着重传授良种选择、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等实用农技知识;农产品上市前,重点讲解农资与农产品安全知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汛期或极端天气频发期,及时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培训,传授应对洪涝、干旱、霜冻等灾害的有效措施;动物春季与秋季疫病防控关键时期,着重讲解动物疾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以及棚圈消毒的精细化管理要点。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89场次,培训农民近2万余人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夯实群众致富能力,将党的政策优势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坚定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

  三是多元培训模式,提升学以致用实效。宁夏科技传播中心及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利通区、彭阳县等县区科协创新采用“室内课堂+棚圈田间实训”双轨教学模式,室内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确保农民“听得懂、记得牢”;棚圈田间实训则通过现场诊断、手把手指导,直击生产一线问题,现场解决养殖种植技术、病害识别和如何防治等实际难题328个,有效推动技术落地见效,形成“学用结合”的良性循环,使乡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让乡村群众体会到党的关心关怀,让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偏远乡村,增强各族群众共同发展的信念,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认同。

  多样宣传浸润,科普知识融入百姓生活

  一是全域覆盖推进,筑民族团结根基。各县科协选取区域内10余个重点行政村(社区),通过政策宣讲、技术咨询、文化演出等活动辐射周边居民,累计发放科普资料10万余份,覆盖群众7.7万余人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图片2.png

  二是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宁夏科技馆及盐池县、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中宁县等县级科协发挥科普大篷车“轻骑兵”优势,以“石榴籽同心筑梦科普行点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互动展品体验、前沿科技展示等形式,搭载多媒体设备与科普手册,深入乡村社区开展“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播放反邪教、反电诈、法律常识等视频,科技志愿者现场指导居民注册“科普中国”APP,实现科技知识与群众的“零距离”触达,引导乡村社区群众及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同心鼓”挑战、“马德堡半球”实验、“搭建民族塔”、石榴籽拓印等项目,打造“可听、可看、可玩”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技惠民、文化润心向基层延伸,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目前,区市县科协科普大篷车下乡村390场次,惠及群众14万余人次;流动科技馆巡展3站,累计参与公众4.5万人次。

图片3.png


  三是以实效为导向,持续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平罗、青铜峡、灵武、永宁、同心等县科协邀请卫健、司法、法院、教育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科普卫生健康、法律常识、科学教育等理念。现场教老年人学手机,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累计发放健康养生、反邪教、法律常识、反电诈等科普资料2.7万余份,开展健康义诊176场次,推动反电诈、反邪教、健康养生等高频需求内容“精准推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对冲封建迷信思想;把卫生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让乡村群众在“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切实变化中,感悟党和国家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关怀,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意识。

  科技进校深耕,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

  一是互动体验激发兴趣,让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区、市、县三级科协利用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机器狗表演、机器人方阵等沉浸式设备,结合空气炮、干冰实验等现场演示,将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农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自活动开展以来,已走进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活动165场次,覆盖师生近6万人次,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成功点燃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

图片4.png

  宁夏科技馆联合银川市政协、民政局精心策划“润心伴成长童心护未来”主题关爱活动,组织西夏区兴泾镇等县区100余名困境儿童走进科技馆,沉浸式体验机器人绘画、科学小实验、梦幻剧场、穹幕影院宇宙之旅等,让孩子们在有形有感科技探索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5.png

  二是科学家精神宣讲,厚植创新奋斗基因。各市县科协组织乡村、社区中小学生通过参观“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讲述钱学森、袁隆平、黄旭华、南仁东等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结合国家科技成果,诠释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聚焦民生领域,展现党推动民生改善与科技发展的核心作用,凝聚共筑民族奋进梦的力量。通过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科普部供稿)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6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